最近看了一本書〔公主的月亮〕,極有趣味。


這個難題由一個生病的小小公主提出,她嬌憨的告訴疼愛她的國王,

如果......她能擁有月亮,病就會好。


愛女心切的國王,立刻召集國內的聰明智士,要他們想辦法拿月亮,


但無論是總理大臣、宮廷魔法師或數學家,沒有一個人能達成任務。


縱使他們每個人在過去都完成許多超困難的任務,但要拿月亮,誰都不行。


而且,他們分別對拿月亮的困難,有不同的說詞:


總理大臣說:它遠在三萬五千哩外,比公主的房間還大,而且是由熔化的銅做的;

魔法師說:它有十五萬哩遠,用綠起司做的,而且整整是皇宮的兩倍大;


數學家說:月亮遠在卅萬哩外,又圓又平像個錢幣,有半個王國大,
還被黏在天上,


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。


國王面對這些「不可能」,心頭又煩又氣,


只好叫宮廷小丑,來給他彈琴解悶。


小丑問明了一切後,得了一個結論:


如果這些這麼有學問的人說得都對, 那麼月亮的大小,


一定和每個人想的一樣大、一樣遠。


所以,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目中的月亮,有多大、有多遠。


國王一聽,茅塞頓開。小丑立時到公主房裡探望公主,並順口問公主 ,


月亮有多大?


「大概比我姆指的指甲小一點吧!」公主說。


因為,她只要把姆指的指甲對著月亮,就可以把它遮住了。


那麼有多遠呢?


「不會比窗外的那棵大樹高!」


公主所以這麼認為,因為有時候它會卡在樹梢間。


用什麼做的呢?


「當然是金子!」公主斬釘截鐵的回答。

比姆指指甲還要小、比樹還要矮,用金子做的月亮,當然容易拿啦!


小丑立時找金匠。打了個小月亮、穿上金鍊子,給公主當項鍊,


公主好高興,第二天病就好了。


但是國王仍舊很擔心。到了晚上,真月亮還是會掛在天上,


公主如果看到了,謊言不就揭穿了嗎?


於是,他又召集了那班「聰明人」,向他們徵詢解決問題的方法,


怎麼樣可以不讓公主看見真月亮呢?


有人說要公主戴墨鏡,有人說把皇宮花園用黑絨布罩起來,


有人說天黑之後就不停的放煙火,以遮蔽月亮的光華......。


當然,沒一個主意可用。


怎麼辦?心急的國王深恐小公主一看見真月亮就會再生病,


卻又想不出方法解決, 只好再找小丑來為他彈琴。


小丑知道了那些聰明大臣的想法後,告訴國王,那些人無所不知,


如果他們不知道怎麼藏月亮,就表示月亮.......一定藏不住。


這種說詞,只能讓國王更沮喪。


眼看著月亮已經升起來了, 他看著就要照進公主房間的月亮,大叫:


「誰能解釋,為什麼月亮可以同時出現在空中, 又戴在公主的脖子上?」


這個難題,誰能解呢?


小丑倒是靈機一動,他提醒國王,大家都想不到如何拿到月亮的方法時,


誰解決了這個難題呢?


是小公主本人,她比誰都聰明。現在,又有難題出現了,不問她,還問誰?


於是,在國王來不及阻止的當兒,他就到了公主的房間,問公主這個問題。


沒想到公主聽了哈哈大笑,說他笨,因為這個問題太簡單了,


就像她的牙齒掉了會長新牙,花園的花被剪下來了仍會再開一樣,

月亮當然也會再長呀!


哈!困擾了所有聰明人的問題,對小公主原來...根本不是問題呀!

很可愛的一個故事吧!可能你會覺得它只不過是個哄小孩的故事,


但我卻覺得它在可愛中,提醒了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會犯的一個錯誤:


我們總是會自以為是的,以自己觀點去體會別人的意思。


當小公主提出要月亮時
,每個人心中想到的月亮全是"自己心中"的月亮,


沒有人想到小公主心中的月亮是個什麼樣。之後,就以自己的想法,


否決了公主的想法, 殊不知公主心中,自有她對月亮的定義呢!


當然囉!兩個月亮的問題,也是足智多謀的國王,自己想當然爾以為一定會出現,

每個大臣也都以自己的思考模式、想法解決這一難題,


殊不知公主自有一套定論,這個問題才不存在呢!


成人世界中的我們,何嘗不是如此,我們總是主觀的去看待別人的問題,


主觀的試圖為別人解決困難,殊不知在別人心中,我們所謂的問題,


根本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, 甚至根本不存在,我們只是庸人自擾而已。


在一般人際關係中,因為主觀的揣測別人意思而會錯意、表錯情、無事生非的例子,

更是不勝枚舉,這個可愛的故事,可以給我們深刻的提醒吧!


當然,故事中的小丑實在是冷靜、具透視力、大有智慧高EQ的一個人哪!不是嗎?

下次,真碰上有人向你要月亮,先別慌,問問他(她)想要的是個什麼月亮 ,


說不定,你也可以幫他(她)摘一個呢!